11月2日,首届“研华AIoT创新应用大赛”全国总决赛在研华协同创新研发中心圆满举行。自4月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275支队伍踊跃报名,经过初赛与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6支优秀团队脱颖而出,齐聚昆山以AIoT智慧方案同台竞技,点燃产业智能化的青春火花。

本届大赛聚焦“AI+工业创新”与“AI+智慧城市”两大赛道,总决赛现场汇聚了产、学、研各界的权威评审团——由研华高层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及多所高校专家组成,共同见证青年创想与产业智能的深度交融。最终,来自东华大学的AIoTΠ团队带来的“基于LoRa-RSSI与辅助参数的土壤体积含水量间接测量系统”项目,凭借卓越的创新性与落地潜力,荣获终极大奖“AIoT未来之星”,为首届大赛画下圆满句点。
产教融合,激发青年创新潜能
在人工智能加速赋能产业的当下,AIoT正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国家持续倡导“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作为全球工业物联网厂商,研华始终将“物联教育”视为永续发展ESG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教育支持与创新实践,助力青年人才在真实场景中释放创造力。
研华(中国)总经理罗焕城表示:“研华以“利他共好”理念落实ESG,并将物联教育作为永续经营的战略之一,专门成立基金会推动产学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让AIoT走进校园、让创新走向产业。大赛以真实产业命题为引,激发青年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的新力量。”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吴冈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主办方,我们希望通过赛事搭建学术前沿与产业实践的桥梁,让青年人才在真实问题中成长,在创新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中国AIoT教育注入持续活力。同时也感谢研华等企业积极参与,为产教融合探索出可推广的新路径。”
多维度资源赋能 打造青年创新“加速器”
本届大赛不仅是一场创意的比拼,更是一场由产业力量全程护航的创新实践。研华为参赛团队提供覆盖云—边—端的全链路支持——从 从数据采集、工业通讯、边缘计算设备到IoT云平台与Agent工业智能体,构建贯穿“硬件—软件—生态”的创新链。这些资源的介入,让学生不止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真正在解决真实产业命题的过程中,完成从“创意者”到“实践者”的转变,也让AIoT教育更贴近产业需求、更具应用价值。
正如研华(中国)工业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蔡奇男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让年轻人把课堂上的创意,变成能真正服务社会的智慧方案。“他指出,AI与IoT的结合正在重塑产业智能化的未来,而青年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研华将持续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产学合作模式,让每位学生都能以真实命题为起点,学习AIoT的落地方法论,在实践中成长、在创新中成才。
聚焦产业命题 让AIoT创新可落地
本届大赛聚焦“AI+工业创新”与“AI+智慧城市”两大赛道,青年团队以真实产业命题为出发点,用AIoT的力量破解“看不见的问题”,创造“看得见的价值”。在“AI+工业创新”赛道,学生团队提出了涵盖风电运维优化、企业能源管理、工业设施智能巡检等方向的创新方案,通过激光雷达、智能调控和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工业园区的能效提升、设备智能化管理和碳排放优化。在“AI+智慧城市”赛道,团队作品聚焦智慧农业、城市内涝治理和土壤监测等问题,借助云边端协同、物联网感知与AI算法,实现环境感知到智能决策的闭环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城市应急响应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在总决赛现场,团队通过Demo展示和答辩,让AIoT创新方案“可视化、可验证、可落地”,获得评审高度肯定。
从创意到产业 共育AIoT青年力量
本届大赛展现了青年在AIoT领域的无限潜能。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协作,研华为青年提供实践平台与技术支持,让课堂知识落地产业现场,让创新思维生根发芽。
面向未来,研华将持续整合产业、科研、教育等多方资源,构建开放的AIoT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实践与人才培养深度结合。通过赛事、实践平台和导师指导,培育更多“懂技术、懂场景、懂产业”的实战型AIoT人才,为数字中国建设和产业智能化发展注入持续动力,让AIoT的未来从校园起航,在行动中生根,照亮更广阔的智能产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