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获国家级嘉奖 个性化课程系统赋能教学革新

(本报记者 张梁)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因在.

(本报记者 张梁)近日,南京师范大学因在智慧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得国家级教育信息化专项嘉奖,引起教育行业的广泛关注。这一荣誉的取得,与该校率先引入智慧教育专家曾艺超团队研发的“融合知识图谱及多关系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个性化课程制定系统”密切相关。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透露,该校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科技,构建了“数据驱动、精准适配、动态进化”的新型教育模式,让传统教学中难以兼顾的“规模”与“个性”达成平衡,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作为获奖核心支撑,“融合知识图谱及多关系图卷积神经网络的个性化课程制定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群体化授课、静态化设计”的局限。在南京师范大学的应用过程中,系统通过多维度认知建模技术,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特征及学习环境等隐性因素转化为可视化、可量化的数据,为教师提供精准的“学生画像”。例如,系统可实时捕捉学生在不同知识节点间的关联障碍,并基于知识图谱的语义网络推荐适配的课程学习路径,帮助教师针对性地优化教学策略和课程安排。这种“靶向诊断”能力,使得教学干预从模糊的经验判断转向科学的动态决策,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系统的动态适应性机制为师生双向减负提供了技术解法。一方面,系统通过智能解析学生的实时反馈数据,自动生成符合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方案,包括知识点递进节奏、教学资源组合形式等,使教师从繁重的标准化备课中解脱,转而聚焦教学设计与创新;另一方面,系统根据个体学习效能差异,为每位学生规划专属训练强度与知识强化路径,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式训练带来的无效学习负担。这种个性化的培养模式,让南京师范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形成独特优势,多学科学生在高阶思维、实践能力等维度表现突出。

南京师范大学的获奖不仅再次展现了其教学改革的先锋地位,更揭示了数字技术重塑教育本质的潜力。该校的成功实践验证了个性化教育系统在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激活师生潜能等方面的多重价值,为教育市场提供了从“技术工具”转向“生态重构”的升级路径。随着更多院校加入教育数字化探索,这场由技术创新驱动的教育变革或将重新定义人才培养的未来图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